找到相关内容23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教与密宗——兼及印度文化和文学中的艳欲主义

    经集》,郭良鋆译。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1年。  [The Sutta-Nipata. Trans. Guo Liangyun. Bei-jing:China Social ...将它从僧侣们的生活中排除出去。因此,佛教僧侣们习惯将身体视为由鲜血、各种体液、粪便和骷髅组成的一整套令人厌恶的整体,将来必会解体,这正如早期佛教经典《经集》所说:“身体由骨和腱连接而成,粘上膜和肉,裹...

    石海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3442363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之研究

    汇合“佛说”而成的经集,亦可称为“经”。“花鬘”既可释为“经集”,又可直接释为“经”。也就是说,“经”之一字,包含了“经”与“经集”两重意思。因此,《百喻经》确为名副其实的“经”。 ...

    王孺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778273.html
  • 率直磊落的生活智慧——释尊

      注一  《阿含经》是原始佛教经典的总称。其中包括了《阿含经》、《法句经》、《经集》等经典。   注二  泛指剃度出家,且受了具足戒的男子。女子则称为比丘尼。   注三  见《南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943330.html
  • 印度佛教

    经集》、《如是语经》和《无问自说经》,其中也包括一些戒律条文。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“四諦”、“八正道”和“十二因缘”,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世界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方法。其次,又从缘起思想出发,提出了“诸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3343530.html
  • 20世纪美国的佛教

    的出版,所出版的《佛教翻译》、《法句经注释》和《经集》被认为是最好的译本,他本人也被誉为是"美国的麦克斯·谬勒",但他的学术观点却受到了人们的批评,因为他站在"西方中心论"的角度来看待东方的宗教和文化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0044825.html
  •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(4)

    iv] 《增支部》第二卷第一一一页。   [v] 《相应部》第一卷第二二七页。   [vi] 《法句》第一三一偈。   [vii] 《法句》第一三O偈。   [viii] 《经集》第七O五偈。   [...Parabhava-sutta(《败亡经》);《经集》第一六、一八、二O偈。   [xiv] 《法句》第二四二偈。(叶均译为“邪行妇人秽”──译者)   [xv] 《相应部》第七页。   [xvi] 《相应部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5246075.html
  • 成人.成佛—成功人格的自我塑造

    人格。人型人格者才配称为人。《经集》中佛陀指出,完人应有智慧,具有有效率、诚实、正直、温和、顺从忠告、不骄傲自大,知足、不挑剔、安闲、生活简单、克制五欲、成熟、不妄语、不过分执着家人、不犯为智者所谴责...

    佛日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246173.html
  • 巴利学研究纪要:1995-2001(2)

    经常不是作为基础的缅甸第六结集版,而是PTS版中所保留的更早的锡兰读法。41 例如《长老偈经》与《长老尼偈经》(Elders' Verses, I, II)、《经集》( The Group of ...ブッダのことば─スッタニパ-タ─》(岩波书店,1991,《经集》(Suttanipata)之译,附有详注)等等。74 村上真完、及川真介(訳),《仏のことば註─パラマッタ。ジョティカ-─》(一),春秋...

    蔡奇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3847509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生命观

    并没有阶级上的差别。   所谓真正的婆罗门,并非根据其种族、家世、阶级或职业而定,不论是任何种族或阶级的人,只要其知识、行为与婆罗门相称,即是婆罗门。在《经集》3.9《婆私吒经》、《法句经》<婆罗门品...:如前项所述,不论何种出身或阶级,若能实践法,即是实质上的贵族;若行非法,则是贱民。今引《经集》之例说明之。   462 不问出身,只问行为。   火从[芳香或恶臭等一切]薪所生。   即使是卑贱者[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9.html
  • 沙尘上的足迹

    迫不急待的向他发出一连串和佛陀有关的问题。*14 然而,佛陀由于到处行脚,除非他停在一处结夏安居,不然是很难知道佛陀的行踪。  在《经集》的《彼岸道品》里,我们获悉有十六位婆罗门弟子从巴瓦利(...

    达弥卡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249312.html